
中方融媒10月1日讯 中方县泸阳镇泸阳村退休干部梁庄林,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,他于1949年出生,与新中国同龄,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家乡的变化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他一直坚守岗位,默默奉献,虽然退休依旧不改本色。用自己的一生,书写了一部忠诚于党、奉献于人民的壮丽篇章。
1969 年,20岁的梁庄林怀着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崇高理想,毅然应征入伍。1973 年 10 月,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从此,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便在他心中深深扎根。在部队中,他以刻苦耐劳、勤奋锻炼的精神,取得了突出的军事成绩,荣获 “三等功”及其他多项荣誉。这段军旅生涯,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,更让他深刻领悟到了责任与担当。
1975 年,退伍后的梁庄林满怀理想回到家乡,一心想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于是,他担任起原泸阳镇杨桥村村长一职,这一任便是近 20 年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他始终坚守岗位,竭尽所能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。他把群众当亲人,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。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,荣获 “中方县劳动模范” 荣誉称号。
“梁村长他对工作很负责,对我们很关心,我们很感谢他。”中方县泸阳镇泸阳村村民李金莲说。
“梁庄林同志是我们的老干部,在工作期间一直廉洁奉公,对周围的邻居一直很热心,现在他退下来了,周边的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,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艰苦朴素的人,年纪已经70多岁了,但是每天还是一样的早出晚归,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。”中方县泸阳镇泸阳村党委副书记汪洋说。
退休后的梁庄林并未停下奉献的脚步,在泸阳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担任管理员一职,15年来每天都在田间地头穿梭。清晨,第一缕阳光洒在稻田上,梁庄林早已来到田间。他弯着腰,仔细查看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情况。遇到长势不好的水稻,他会小心翼翼地将其扶起,培上一些泥土,再浇上适量的水。午后的阳光炽热如火,梁庄林却毫不在意,继续在田间穿梭。他认真观察着水稻的病虫害情况,一旦发现问题,便立刻采取措施。他时而蹲下身子,仔细检查水稻的根部;时而站起身来,眺望整片稻田,思考着下一步的管理方案。
“他们都说,你这么大的年纪了,还天天在田里晒太阳,我说晒太阳晒一下是好事,我是农村人,也喜欢干这个,搞了这么多年,有一些种子也上市了,给国家做了贡献。”中方县泸阳镇水稻制种基地管理员梁庄林说。
为了更好地管理水稻,梁庄林干脆将家安在了田间。在稻田边那简陋的工棚里,他吃住都在这里,日夜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稻田。工棚里面仅有一张简易的床铺、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把椅子,设施虽然简陋,却承载着他对水稻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。
“他们在这里务工是到时间就下班,八个钟头,我就是不一定,晚上田里缺水,就必须要去浇水,他们没干完的我必须要去搞。作为我来讲,年纪这么大了,只要有一点能力,就发一份光,只要我还能动,我就愿意为国家做点贡献。”中方县泸阳镇水稻制种基地管理员梁庄林说。
如今,75 岁的梁庄林,光阴流转不改本色,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,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。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,在为国家、为人民的道路上奋勇前行。
责编:袁敏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
总书记的人民情怀|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”
习言道|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